人类肆无忌惮地向地球索取资源,大量排放温室气体、污水和各类废弃物,却从未意识到地球正在接近承载能力的极限,气温上升、极端天气增多、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都是地球发出的预警信号。同时,全球面临老龄化、高债务化、贫富差距分化考验,约有11亿人口处于贫困状态,社会阶层矛盾日渐突出。世界面临的可持续发展挑战越发显著,受新冠疫情、地缘政治冲突等因素影响,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进展缓慢,按照现有进度,很难在2030年完成既定目标。我们迫切需要实现深刻的社会变革和社会进步,改变经济运行和资源配置模式,积极发展影响力经济,获取经济利益不以社会和环境为代价,建设每个人都有美好未来的包容、绿色、可持续的世界,造福子孙后代。
全球可持续发展仍面临较大的资金缺口,金融机构在社会资源配置中占据重要地位,在风云变幻的当下,需要勇敢的站出来,参与应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类挑战,加强投融资支持力度。联合国呼吁金融机构积极参与可持续发展;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提出金融机构要平衡盈利性和功能性,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在此推动下,全球金融机构已经积极行动起来,参与环境、社会和治理(ESG)投资和可持续金融,落实净零转型要求。ESG投资发展进程虽有波折,但是正走向主流投资策略的舞台,市场规模呈现较快增长态势。我国ESG投资已逐步从理念普及迈向监管体系加快构建的新时代,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指引出台,央行等部委时隔8年后再次发布绿色金融发展指导意见,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有序推进,地方政府开展气候投融资试点和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全球金融体系正在将可持续性融入其中,形成风险、收益、可持续性的新金融范式。
ESG投资重点是将社会和环境因素融入投资决策,充分考虑财务和非财务因素对投资的影响,本质上是加强风险管理,创造长期稳健的投资收益,但是较少考虑投资结果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也不是很关注解决社会和环境问题,对于可持续发展助益不高。我们迫切需要一场投资范式的再变革和再升级,在关注ESG因素的同时,减少投资的负面影响,增加投资产生的可衡量、积极的社会和环境绩效,这就是影响力投资。2007年,洛克菲勒基金会提出影响力投资概念,不再单纯强调财务回报,资源配置以满足人、地球和经济利益需要为根本前提,协调政府和企业共同参与解决社会和环境难题,促进形成多方协同模式,创新社会治理机制,更注重社会福祉的提升和更广泛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功,有效提升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影响力投资是资本范式的重要变革,将短期、急功近利、无视社会和环境代价的资本改造成为长期、耐心、注重社会和环境福祉的资本,使其成为帮助解决当今世界发展挑战的重要金融力量。
影响力投资是在实现财务回报的同时,带来可衡量、积极的社会和环境影响的投资方法或策略,适用于任何资产投资或金融业务,慈善机构、家族办公室、资产管理机构纷纷拥抱影响力投资,成为其投资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传统投资相同,影响力投资亦追求财务收益,不同之处在于影响力投资具有目的性,不是投资附带产物或者无心为之的结果,而是金融机构通过变革理论或者逻辑模型等工具分析,建立起投资与社会问题的联系,确立影响力战略和实现路径,指导具体投资实践。影响力投资能够实现可衡量的社会绩效,用指标、评分或货币价值将社会影响成果表达为清晰可见的数字,有利于金融机构投资决策,在财务回报和风险相同情况下,选择影响力最大的投资机会;也有利于投资者了解投资实现的社会和环境绩效,防止影响力漂洗行为。影响力投资具有贡献性,为参与影响力经济的社会企业、小微企业提供传统金融无法满足的金融服务,或者实现新的资本供给模式,帮助企业扩大影响力规模。不过,很多人仍对影响力投资有一定误解,认为为了获得社会影响力,需要牺牲投资收益,实际上影响力回报和财务回报可以同时发生,收益水平并不逊于传统投资;还有人认为影响力投资仅适合机构投资者,实际上影响力投资也适合个人投资者,在获得稳定投资收益的同时,满足个人参与解决可持续发展难题的需求。
影响力投资所能提供的实际影响有多种,首先是避免负面社会影响,在投资或者企业经营活动中,避免继续排放温室气体和废弃物,减少生物多样性损失,不扩大社会不等性和财富分配差距。在此基础上,影响力投资能够让更多利益相关方受益,为女性、贫困人口、残障人群等弱势群体带来积极影响和改变,让儿童获得必要的营养食品,让残疾人得到社会关爱和良好照料,让青年人受到良好教育和就业机会,让老人安度晚年,不断提升社区生活质量。面对众多亟待解决的社会和环境难题,影响力投资加强气候变化解决方案、生物多样性解决方案等投融资支持力度,孵化新技术、新服务、新商业模式,引领技术、市场等方面深层的变革和突破。
影响力投资的发展还带动了大量金融创新,以满足影响力经济的金融需求。影响力投资带动了金融工具的创新,社会影响力债券、社会责任债券、性别债券等创新金融工具拓宽了可持续发展融资渠道,也丰富了金融机构在公开市场的投资范围;带动了投资模式的创新,混合融资得到广泛应用,结合不同资金的属性、要求和风险偏好,增强影响力项目吸引力,以催化资本撬动私人资本参与影响力事业发展;带动了金融基础设施的创新,影响力众筹平台、社会证券交易所应运而生,为社会企业、初创企业、慈善机构提供连接影响力投资机构的平台,形成政府、影响力企业、金融机构、服务机构的生态体系。
截至2021年末,全球影响力投资已超过1.16万亿美元,呈现较快增长态势,为撒哈拉以南非洲等欠发达地区带来了资金、技术等方面支持。在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当下,越来越多的国家地区加入发展影响力投资的行列,欧盟、英国、日本、印度、澳大利亚等国家地区在财政支持、社会资金动员、市场生态建设、行业标准、专业能力培育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持续优化影响力投资的营商环境。银行、投资管理机构已成为重要的影响力投资参与主体,而且部分机构专注气候变化应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性别平等等领域影响力投资;养老金、慈善机构等资产所有者提升重视程度,有望贡献更多中长期资金;个人投资者的市场潜力还很大,需要加强理念普及、丰富产品供给以及完善市场监管。
影响力投资进入我国时间较晚,深圳等部分地方政府制定了发展规划,少量私人股权投资机构开展了影响力投资,初步建立了支持行业交流和分享的平台。但是,整体来看,我国影响力投资理念还不普及,相关学术研究较少,支持政策尚不充分,金融机构较少参与影响力投资,市场生态体系还不健全。我国已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需要解决减排降碳、乡村振兴、技术创新、产业结构调整等可持续发展难题,需要培育耐心资本、长期资本和催化资本,大力发展影响力投资,贡献创新解决方案。我国需要重视影响力投资的社会作用,将其纳入金融强国建设中,增强政策支持力度,全面推动影响力投资在我国的良好发展。本文摘自《影响力投资:改变世界的金融力量》一书。
来源: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