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暑假,江苏各大博物馆凭借多元展览与创新体验持续升温,成为公众文化消费的“热门选项”。从VR技术构建的沉浸式历史场景,到跨文明的文物对话展陈,从互动感十足的夜间活动到经典展览的延期收官,博物馆以“历史+科技”“本土+世界”的双重叙事,为观众打造了一场场跨越时空的文化探索盛宴。
科技赋能:让文物与历史“活”起来
数字技术正成为博物馆连接古今的重要纽带,让“静态展览”升级为“动态体验”。南京博物院《观天下·坤舆万国全图》VR大空间沉浸展中,超高清制作技术让文物细节“触手可及”——观众走近青花云龙纹扁瓶时,釉面上的细微纹路清晰可辨;漫步“大明世界”场景,港口船队缓缓远航的壮阔、极光下冰层细微裂响的真实,让技术的“像素与代码”隐于幕后,只留“身临其境”的震撼。
徐州博物馆“山堂水殿云深处——云冈石窟艺术特展”则以技术突破空间限制:展览汇集山西、河南、江苏三省9家博物馆的120余件珍贵文物及3D复原展品,更以毫米级精度1:1还原四大经典洞窟的“石窟上的王朝”LBE VR大空间展。观众戴上设备,便能“亲临”北魏历史现场,探索千年石窟的雕刻细节,近距离感受原本“藏于深山不可移动”的国宝魅力。
宿迁市博物馆的XR沉浸式体验展则让“穿越”成为可能:观众可踏入盛唐与古人共叙情谊,在丝绸之路市集感受烟火热闹;也能开启“登月奇旅”,“实地”触摸月球的地质奇观;甚至“跳进”《爱丽丝梦游仙境》的兔子洞,穿越奇幻世界的任意门,让历史与未来在数字魔法中同步苏醒。
文明对话:从本土根脉到世界图景
跨文化的交流与碰撞,让博物馆成为文明对话的“窗口”。南京博物院“新月与蔷薇——伊朗文明的千年经纬”展览,以多彩陶器、精美金属器、剔透玻璃器、织金纺织品及精妙细密画等展品,勾勒出伊朗文明的瑰丽与深邃——作为同为文明古国的中国与伊朗,借丝绸之路的历史纽带,在展厅中完成一场跨越千年的无声对话。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凝固的交响:多瑙河上的世界文化遗产”展览,则将目光投向欧洲:100余件布达佩斯珍品文物首次在国内亮相,数米高肋拱屋顶的匈牙利皇家礼拜堂复原场景、布达王宫唯一复原场景在此重现,观众沿“多瑙河”漫步,便能聆听布达佩斯的千年回响。
苏州博物馆“从拙政园到莫奈花园”特展,更是以“园林”为媒介的东西方文明对话:展览系统呈现园林文化发展脉络,从宋元书画、吴门四家作品,到金石珍玩、文房雅物及五大名窑藏品,再到浮世绘三杰笔下的园林风貌、莫奈睡莲中的光影瞬间——园林如镜,既映照出中国文人的生活哲思,也折射出东西方对“美”的共通追求。
多元体验:从展览到活动的文化浸润
除了静态展览,互动性活动与特色主题展也让博物馆更具“亲和力”。南京市博物馆“江之永矣——江南地域早期文明特展”,汇聚草堰港、东山村、凌家滩等众多重大考古发现成果,清晰呈现史前至商周时期江南地域早期文明的样貌,以及多元文化演化、融合、延续的轨迹,为观众梳理本土文明的“根脉”。
无锡博物院“繁花与缪斯:阿尔丰斯·穆夏的世纪绮梦”展览延期至8月31日,让更多人有机会走近这位捷克国宝级艺术家——展览通过“穆夏风格”的经典作品,重现新艺术运动的激荡浪潮,感受其艺术对世界的百年影响。
常州博物馆的“常博奇妙夜”则以趣味互动点燃夏夜:“川剧变脸+功夫熊猫”的跨界演绎、“胖达的甜蜜次元”主题活动、“滚滚的石上艺术”手作体验持续上演;而“‘滚滚来袭——揭秘大熊猫的前世今生’熊猫时代科普特展”即将收官,为暑期的“熊猫热”画上温馨句点。
盐城市博物馆则以“汉服”为媒,开启第四届汉服文化月:观众可身着汉服漫步市集,学习传统礼仪、体验古艺手作、观赏华服展演,也能参与宋宴雅集、玩转古今相映的蹴鞠游戏,在衣袂翩跹间,让千年礼乐与霓裳华服碰撞出沉浸式的传统文化盛宴。
这个暑假,江苏的博物馆以技术为翼、以文物为桥,既守护着本土文明的根脉,也敞开着拥抱世界的胸怀——无论是对历史的沉浸式探索,还是与文明的跨时空对话,都让“走进博物馆”成为一场兼具知识与温度的文化之旅。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校对 胡妍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