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是建筑的源头和根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彭寿8月26日表示,不论是新建“好房子”,还是将老房子改造成“好房子”,都离不开“好材料”在创新应用方面的支撑。当前,我国正持续推动建筑材料的节能转型,不断降低建筑碳排放水平,提升建筑运行能效。
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于26日在北京举办了工程建设新材料创新成果对接会暨第六届“善用资源日”开放活动。彭寿在会上说,我国已形成完备的建材体系,包括水泥、玻璃、陶瓷等30个行业小类、1000多种产品,成为全球最大的建材生产国和消费国。近年来,我国持续加强建筑材料节能转型,低碳混凝土、复合石膏板等产品广泛应用于建筑门窗、结构、墙体等领域,推动建筑运行能耗降低60%以上。但当前建筑碳排放距离零碳目标仍存在差距,需进一步加强新型先进节能材料的创新和布局。
彭寿说,高性能、复合化、生物性材料是我国新型先进节能材料的主要发展方向。例如,气凝胶玻璃具备超级绝热性能、良好透光性及消音降噪等功能;石墨烯等发热材料可实现智能温控发热,并兼具抗菌、除醛等复合特性;新型生物基建筑材料则主要采用毛竹、木材等天然材料,或通过微生物媒介制备。他说,下一步新型先进节能材料应用推广的关键在于实现性能与成本之间的高度适配。
据介绍,目前我国建筑能耗中,公共建筑与电力排放占比最高,需持续优化建筑能源结构,提升建筑创能与绿电供给水平。其中,“发电玻璃+储能”技术是提升建筑创能的重点发展方向,将推动智能城市、极端环境及离岛设施等多元场景建设。预计2030年我国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装机规模将超600吉瓦(GW),对应市场规模约3.9万亿元。
针对老旧住房中存在的隔音、串味、渗漏等问题,防水、隔声、防火等功能材料的创新应用将提供有效解决方案。彭寿表示,下一步建筑功能材料的研发重点将集中于材料系统集成、模块化装配技术,以及防火、隔音、除菌、抗霉等复合功能提升,同时注重低碳环保、可拆卸、可分解与可循环利用等特性。(记者王优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