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天→入地→下海!“大国重器”捷报频传 为经济发展再添“硬核”动力
创始人
2025-08-27 20:02:31
0

央视网消息:8月26日,我国多个“大国重器”传来捷报。长征八号甲火箭2025年第三发,成功发射卫星互联网低轨卫星。地下700米深处,江门中微子实验大科学装置开始正式运行。水下基建“神器”——我国自主研制的2艘超大型耙吸挖泥船成功下水。

长征八号甲成功发射卫星互联网低轨卫星

北京时间8月26日凌晨3时08分,我国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八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10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此次发射所使用的长征八号甲火箭,是长征八号火箭的“升级版”,是我国针对中低轨道巨型星座组网发射需求,而研制的新一代中型液体运载火箭。自2025年2月首飞以来,这是它2025年执行的第三发任务,表明长征八号甲火箭已经具备执行多任务并行的高密度发射能力。

长征八号甲火箭在执行此次任务过程中,实现了包括全流程自动化、起飞主动漂移控制、过冷液氧加注等多项技术创新。进一步提升了火箭的发射效率和飞行稳定性,还增强了其对多种任务的适应能力。

适应高密度发射需求 实现多项技术创新

商业航天的高密度发射需求,对火箭测试、发射以及控制系统的安全性与效率提出了非常高的挑战。为了高效实施发射,长征八号甲火箭团队以“全流程自动化”为突破口,重构了火箭发射的操作逻辑。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孙海峰介绍,为了进一步提高火箭发射的安全性,火箭团队首创了“起飞主动漂移控制”技术,使火箭发射时平稳向远离塔架方向漂移,消除碰撞隐患。

为了进一步优化火箭发射流程,长征八号甲火箭还应用了“过冷液氧加注”等新技术,并使用锂离子电池全面替代传统锌银电池,火箭可靠性得到了提升。

江门中微子实验大科学装置今天正式运行

8月26日,位于广东江门地下700米深处的大科学装置——江门中微子实验,成功完成2万吨液体闪烁体灌注,并正式运行。经过十余年的准备和建设,江门中微子实验成为国际上首个运行的超大规模和超高精度中微子专用大科学装置。

江门中微子实验的核心探测器,就是有效质量达2万吨的液体闪烁体探测器,安置于地下实验大厅44米深的水池中央。直径41.1米的不锈钢网结构,承载了包括35.4米直径的有机玻璃球、2万吨液体闪烁体、4.5万只光电倍增管等众多关键部件。在试运行期间,首批获取的数据显示,江门中微子实验探测器关键性能指标全面达到或超越设计预期。

黄金瞳:捕捉宇宙“幽灵粒子”的火眼金睛

中微子是构成物质世界的基本粒子之一,但是至今人类对它知之甚少,因此也被称为“幽灵粒子”。中微子,可以说是探索宇宙未来的一把钥匙。究竟如何来探测它?

要探测到中微子,有一样东西特别关键,它就是这些光电倍增管。根据要求近距离观看必须得带上防爆眼镜,科学家给它起了个好听的名字——黄金瞳。它能看到中微子击中闪烁体时发出的微弱荧光,这亮度仅仅只是手机屏幕亮度的百亿分之一。相当于把手机从这里拿到50多公里外的地方,黄金瞳依然还能清楚地看到这微弱的光亮。

直径达50厘米的玻璃外壳,相当于黄金瞳的眼球,巨大的眼珠子能像凸透镜一样将微弱的光汇聚在一起。制作这么大的眼睛可不容易,它是技术人员用类似吹糖人的方式一点一点吹出来的。熔融玻璃要熬煮20个小时以上,保证里面没有一丝气泡杂质。这样黄金瞳的视野才不会有盲点,而且玻璃外壳的厚度、均匀度、曲面角度都得精确到毫米级。

更硬核的技术,藏在玻璃内部这一层金灿灿的金属薄膜里。它相当于黄金瞳的视网膜,荧光会在金属膜上转化为电子,有了它黄金瞳才能真正捕捉中微子的踪迹。别小瞧这层厚度只有几十纳米的金属薄膜,当年它可是国外严密封锁的核心技术。中国科学家只能自己摸索,将金属加热到高温,让它们变成蒸汽,像洗澡时的水雾一样,凝结到玻璃内壁上,通过千万次的试验,才终于成功打破这一垄断。在江门中微子实验里,这样的大大小小的光电倍增管一共有4.5万个,这项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节省成本几亿元。

我国自主研制超大型耙吸挖泥船今天下水

经过3年多研制,8月26日,我国自主设计研发建造的两艘超大型耙吸挖泥船在江苏启东成功下水。挖泥船也叫疏浚船,是港口清淤、航道挖掘、填海造陆等水下基建的“神器”。

2艘超大型耙吸挖泥船分别是“通浚”轮和“浚广”轮。2艘挖泥船设计长度均约198米、型宽38.5米、型深18米,最大挖深120米,最大舱容达35000立方米,相当于一次装满18个标准游泳池的总容量,可在90分钟内将泥舱全部填满,泥舱容量亚洲第一,装载效率世界领先。

“通浚”轮的甲板有7000多平方米,相当于一个标准足球场大小,甲板上分布着各种核心设备。高出甲板2米多的这一大区域就是泥舱,再往前三四米就是等待安装的耙头。

耙头是耙吸挖泥船的核心部件,相当于海底作业的“挖掘手”。2艘船上我国自主研制的系列化耙头最大可伸至约40层楼高的海底吸挖泥沙。高压冲水破土压力相当于一个成年人手掌上站一只5吨大象的压力,破土效率更高、挖掘性能更强。

而藏在船舱里的我国自主研发的超大功率泥泵就像挖泥船的“心脏”,保障挖出的泥沙能高效抽吸到船上的泥舱内,并实现耙吸船12公里远距离泥沙吹排。“浚广”轮上首创的可调节双艏喷系统,就像两支巨大的高压喷枪,使泥沙喷排效率翻倍。

2艘船上最高的舱室,就是堪称“大脑”的驾驶室。未来,这里将装载我国自主研发的智能疏浚控制系统,可以实现疏浚作业的全自动控制。

除了更智能,2船都配备甲醇预留双燃料发动机,动力效率与同类船舶相比提升30%,更加绿色低碳环保。2船具备无限航区航行能力,可在八级风浪条件下作业。

8月26日“通浚”轮和“浚广”轮的下水,相当于“毛坯房”建成,后续还要进行疏浚机具、智控系统安装等“精装修”,计划将于2025年年底进行海试并交付使用。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佛山市人工智能与智能机器人产业... 政企协同搭建产业“生态圈”!8月26日,广东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产品与服务发布会(佛山专场)暨...
北京跑出未来独角兽:要用“具身... 八月初的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演讲时抛出了引发行业激烈讨论的观点。 他认为,机器人尚...
工信部:有序推进卫星通信业务开... 工业和信息化部今天(8月27日)发布《关于优化业务准入促进卫星通信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
西气东输果子沟管道工程隧道贯通... 记者8月27日从国家管网集团获悉,位于新疆伊犁的西气东输果子沟管道工程的控制性工程,1号山岭隧道成功...
查攻略、出主意、有记忆,永雏塔... 在之前的文章中,陀螺君曾提到过正在悄然兴起,那么你有没有想过,桌面宠物是不是也能变成AI游戏伙伴,作...
知识整活时代,“洗脑”式种草在... “知识以一种奇怪的方式进入我的大脑……” 近来,“知识向”笔记在小红书愈发火热,千瓜数据显示,近90...
数字化赋能餐饮业:流浪泡泡9月... 2025年8月21日,在武汉汉口喜来登大酒店举行的发布会上,在流浪泡泡品牌发布会上,企业宣布将于9月...
原创 L... LPL赛区第三阶段的比赛,于7月19日正式开赛。谁将赢下第三阶段的冠军,谁将代表LPL出征世界赛,这...
冠军荣耀丨携手江湖,共赴巅峰!... 第十五届侠侣大赛圆满落幕 各平台冠军侠侣荣耀诞生! 少侠们快来评论区为他们喝彩吧! 昨夜,天龙江湖再...
创新活水涌泉城 产业硕果满枝头 从济南大明湖遥望高楼林立的东部新城。资料图片 济南一家机器人公司的工程师在校准人形机器人。资料图片...
壳木游戏H1净利超6.7亿:两... 日前,神州泰岳发布2025年上半年财报。报告显示,期内该公司营收26.85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
万策尽!PS4硬件规范或难继续... 《最终幻想14》问世已逾十年,自发布后不久便登陆PlayStation 4平台。然而索尼的上世代硬件...
无畏契约重庆嘉年华:电竞与文旅... 山城重庆,作为中国西南的“雄奇山水之地”,向来与“青春气息”和“潮流文化”有一种奇妙的契合感。而当电...
所谓一份青春、羁绊与理解过去的... 文:干货游戏鉴赏组—风渝 《青空下的约定》(この青空に約束を―)作为日本游戏公司戏画于2006年推出...
Xbox更新失败解决方案:优化... 在2025年的游戏界,Xbox平台持续进化,为全球玩家带来了丰富的游戏体验。然而,部分用户在享受游戏...
逆水寒七夕狂撒糖!给玩家发对象... 一年一度的七夕马上就要到了!每到这个重要时节,各家游戏就纷纷出手放大招,新活动多得让人眼花缭乱。但要...
LPL收官战恩怨局上演,iG与... 不知不觉间,LPL第三赛段组内赛的比拼仅剩最后一个比赛日就将落下帷幕,经过为期一个多月的漫长赛程,目...
数字中医AI技术创新高峰论坛在... 封面新闻记者 易弋力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战略部署,积极响应《“十四五...
OPPO专利再下一“池” 作为... 日前,OPPO宣布作为许可方加入知名专利池管理公司Access Advance LLC的视频分发专利...
《苍翼:混沌效应》公布《死亡细... 开发商91Act近日公布了动作roguelike游戏《苍翼:混沌效应》的全新预告片,重点展示了将于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