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8月27日从国家管网集团获悉,位于新疆伊犁的西气东输果子沟管道工程的控制性工程,1号山岭隧道成功贯通。工程建设历时一年,全长近6公里,创下多项行业纪录。
果子沟地处西天山腹地,是西气东输二线、三线穿越天山山脉的必经之路,由于该地区地质地貌复杂,地质灾害频发,对西气东输管道系统的平稳运行构成挑战。此次建设管道工程包括4条长距离山岭隧道,是目前国内油气管道领域单次掘进长度最长、断面尺寸最大、海拔最高、高差最大的山岭隧道项目。
国家管网集团西部管道公司果子沟段项目执行经理于士春:新建管道里程32公里,采用双管同沟铺设,管道建成后与在役管道联合运行、互为备用,可提高西二三线管道系统整体安全性。
据了解,西气东输二三线果子沟管道工程预计2027年9月全线投产。截至目前,西气东输二线、三线管道已累计输送天然气超5570亿立方米,惠及了管道沿线5亿人口。
走进隧道施工现场感受大国工程硬核科技
天山腹地地质地貌复杂,作为油气管道领域单次掘进长度最长、高差最大的隧道项目,是如何实现安全施工的?来看记者在隧道贯通前从施工现场带来的观察。
总台央视记者张伟:这里是西气东输果子沟管道工程山岭隧道的内部,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内径5.5米的隧道空间还是比较宽敞的,未来这里将并行敷设2条1米2的管道,与西气东输二三线连通。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隧道穿越节理密集带、突涌水、浅埋、大变形等不良地质段,软弱围岩占比80%以上,为应对复杂地质条件,施工团队采用了目前油气行业直径最大、施工距离最长的双护盾硬岩掘进机。
国家管网集团西部管道公司果子沟段项目执行经理于士春:整台设备长度193米,就像是一台“地质核磁检测仪”,可探测掘进面前方120米的地层变化及异常水体变化,可有效防范隧道涌水坍塌等风险,平均每月掘进可达450米。
4条隧道总长23.16公里,自西向东持续爬升,单条隧道最大高差324米,累计首尾落差达668米,这种"上下起伏+左右弯曲"的复杂工况,对施工精度提出极高要求。
国家管网集团西部管道公司果子沟段项目执行经理于士春:我们采用国内最先进导向系统,实施监测掘进设备姿态,主动纠偏,轴线控制精度可在5厘米以内,保证了作业精度。
工程建设项目部搭建了智慧工地中心,实时掌握掘进参数、洞内生命保障系统数据及安全环保等综合信息。
国家管网集团西部管道公司果子沟段项目执行经理于士春:目前系统已经累计采集分析各类数据90万余条,自动触发预警300余次,纠偏率达98%以上。
(来源: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