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荔枝林到科学城:陈和生院士的“家园”之旅
创始人
2025-09-07 22:40:58
0

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中科院之声)

陈和生是我国著名粒子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高能所)研究员,长期致力于高能实验物理研究,主持了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和中国散裂中子源两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在东莞,有一片土地曾经是荔枝林,如今已成为孕育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创新高地。

八旬院士利用高能物理治疗肿瘤

院士陈和生的抗癌黑科技

王宁:硼中子治疗中心听说是肿瘤患者的希望之地。

陈和生:对,是一种新的治疗方法。患者治疗起来更方便,费用更低。硼中子俘获治疗技术能够在细胞级别上治疗肿瘤。是癌症细胞,就灭了,不是就完全不碰。

作为中国散裂中子源工程总指挥,陈和生院士敏锐地意识到中子束在癌症治疗领域的潜力,他在2016年率先提出了“科研大装置+医疗应用”的转化思路。

当被问及,在脑部无论有多少肿瘤细胞,它都能做到百步穿杨,准确“打击”吗?陈和生院士给出了肯定的回答,并表示最多做两次就能把肿瘤细胞杀死。

高能物理与日常生活有多近

东莞松山湖畔的中国散裂中子源是最早落户粤港澳大湾区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也是松山湖科学城的起点。

陈和生院士说,散裂中子源的实验大厅安装了十多台谱仪,巨大的轰鸣来自各种高功率设备。当一束束比发丝细万倍的质子束流,在环形加速器转两万多圈之后,会将能量提高20倍,击中钨靶产生海量的中子。这些中子能像幽灵般穿透二十厘米厚的铝合金、陶瓷,或一些生物组织样品,在遇到材料中的原子时它们会“留下痕迹”。这使得接受检测的材料犹如做了一次细致的全面 “CT” 。当探测器记录下这些散射信号,计算机就能还原出原子排列的三维地图,让隐藏在宏观材料里的微观秘密无所遁形。

所以在这座微观宇宙观测站里,接受中子“问诊”的材料构成现代文明的全息图谱。这里有支撑高铁穿山越岭的高铁车轮,有手机和手机信号基站的芯片,还有从故宫博物院送来的汉代的竹简刻刀。

高铁飞机安全的守护神

在浩瀚的科学星空中,无数人都曾抬头凝望,追寻宇宙深处的奥秘。然而,陈和生院士却是将远望目光落在脚下的那个人。

  • 1978年4月,年轻的陈和生在德国汉堡丁肇中实验组,首次接触到正负电子对撞机。跨入国际高能物理前沿研究领域,他开始探索物质世界的奥秘。

  • 1984年他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获得了物理学博士学位,回到高能所工作,他是中国的第一位博士后。

  • 1998年陈和生被任命为高能所所长,受中国科学院委托,负责中国高能物理和先进加速器发展战略的制定。他提出了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的方案。因为他认识到,中国高能物理不仅要研究微观世界的奥秘,同时还要肩负起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提供大型交叉前沿研究平台的重任。

  • 2000年7月,国家科教领导小组同意了中国科学院提交的发展战略,陈和生带领高能物理团队,历经5年艰苦努力,圆满完成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这个工程的性能提高了100倍,保持和发展了我国在相关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

而接手国家急需的散裂中子源大装置成了陈和生肩上的下一个重任。

陈和生:这个装置非常重要,对于国家的战略需求十分关键,解决了大量的瓶颈问题,对我们国家非常重要。

研究员 李小虎:我们国家各种类型的大型的工业部件的残余应力的测量,都会在这个平台上面进行,可以承重2吨。我们测量过的有商用的飞机起落架。目前正在给C919的部件研发测试。

中国散裂中子源作为我国首台、世界第四台脉冲型散裂中子源,被誉为是探索微观世界的“超级显微镜”。这样一个国之重器每年开放机时超5000小时,累计注册用户已经超过了8000人,在这里已完成2000多项实验课题,它使很多亟待解决的前沿问题都能够迎刃而解,产生了十分重要的成果,为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基础研究提供了核心支持。

国之重器为何建立在荔枝林

在中国散裂中子源所在的轰鸣建筑群中,却隐藏着一片硕果累累的百年荔枝古林,它们形成科技与自然“个性混搭”有机的组合。

王宁:选这个地方,是不是因为荔枝有一些寓意是您比较喜欢的?

陈和生:当时还没有想到,只是从科学的角度选一个最合适的地方,因为靶站承重每1平方米要100吨,所以要求地基非常好,不均匀沉降只能有零点几毫米。所以从这个角度我们选择这个地方,后来才知道这个地方有好的荔枝。

王宁:我觉得树的寓意,就代表着它的根不断地向下,但是它的枝叶在不断地向上,其实很像我们的科学事业。

陈和生:我想国际上最先进的散裂中子源和水平村古荔枝园的奇妙融合,会支撑散裂中子源的发展。

眼下松山湖畔的这片土地,早已从昔日的荔枝林蜕变为承载科学梦想的温情所在。这里不只是十多台中子谱仪日夜运转的科研阵地,更是800多名科技工作者朝夕耕耘的“家园”。从清晨第一缕阳光洒向装置区,到深夜的最后一组实验数据出炉,无数个“以实验室为家”的片段共同编织起了他们的日常。

市民看《新闻联播》认出科学家

吃饭偶遇偷偷买单

陈和生院士表示,动工时国内没有做强流质子加速器的经验,也没做过高功率的靶站。“我们的经费只有国外类似装置的1/3左右,我们必须要做到90%都是国产化。而且队伍很年轻,所以说当时压力非常大。”陈和生院士带领团队在建设中国散裂中子源时面临多重困难,最终在2017年8月28日打靶成功。

当晚,科研团队外出聚餐庆功,邻桌东莞普通市民认出他们,主动买单还夸赞他们是“国家需要的人才”。这个故事被中国散裂中子源总指挥陈和生院士团队深深铭记,反复提及,也成为他们背井离乡、全年无休,坚守实验室的动力。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东莞研究部加速器技术部副主任 张玉亮:这个事情我记得非常深刻,打靶成功的那天晚上,就想一起去庆祝一下。等我们去买单的时候,老板告诉我们,旁边的一个人给我们买单了,因为他们看到《新闻联播》认出我们。后来,老板过来敬了我们一杯酒,说国家需要你们这种人才,这件事情对我触动特别大。原来我对东莞的认识可能就是世界工厂,通过这个事情让我看到东莞人对于科技人才的渴求和尊重。

陈院士虽然已经年近八旬,他仍日日坚守在园区里,年轻的科研人员遇到什么样的技术难题都会向他请教,而他也总是会用深厚的学养和实战经验去给出一些破解之道。陈院士表示,从散裂中子源落地生根到二期工程的启动,每一步都镌刻着他的执着。因为,这里在他眼里已经不是暂居的实验室了,而是他永远难以割舍的新家乡。

责任编辑:王颖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半年融资近6000亿元!Al大... 转自:东南财金 2025年,是人工智能元年。AI正重塑千行百业,竞争维度快速从芯片、模型、应用等端口...
原创 六... 大家好我是指尖,恭喜成都AG超玩会4:1战胜北京WB,捍卫住了冠军的荣耀。 六连冠,创下了KPL(王...
中科曙光以开放融合算力架构 绘... 9月5日,2025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在重庆启幕,600余家国内外企业集中展示3000余项前沿创新产品...
熵基科技获得发明专利授权:“一...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天眼查APP数据显示熵基科技(301330)新获得一项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名为“一种...
原创 六... 原本以为会是一场非常精彩的决赛,但是却因为一个人,让这场比赛变得毫无悬念,他就是AG的辅助选手,大帅...
从荔枝林到科学城:陈和生院士的... 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中科院之声) 陈和生是我国著名粒子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高能物...
平高电气等公布“一种机器人路径...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平高新松电力智能装备(河南)有限公司,平高集团电力检修工程有限公司,河南平高...
2025可信数据空间高质量数据... 人民网重庆9月6日电 (刘政宁、周小平)作为2025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重要活动,2025可信数据空间...
百度收购YY直播有新动作:正式... 百度近年来两桩大规模收购案均迎来关键节点。继此前斥资19亿美元收购的91助手宣布将于9月27日停止服...
国产头部半导体设备厂领跑!记者... 《科创板日报》9月6日讯(记者 陈俊清 郭辉 王楚凡)9月4日至9月6日,第十三届半导体设备与核心部...
原创 从... 声明丨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2022年初,...
国内首个AI计算开放架构发布 本报讯 (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佘振芳 吴刚)9月5日,国内首个AI计算开放架构在2025智博会上发...
人工智能专题:智能体互联网白皮... 今天分享的是:人工智能专题:智能体互联网白皮书 报告共计:53页 《人工智能专题:智能体互联网白皮书...
原创 自... 瑞士这个国土面积不大却在高端制造业领域声名远扬的国家,长期以来凭借着精湛的工艺和先进的技术,在全球机...
甘肃“智造”精彩亮相2025世... 9月5日,2025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在重庆开幕。甘肃省工信厅组织甘肃长风科技、甘肃紫光、青骐骥科技、...
《坦克世界》2.0更新,内容超... 这两天《坦克世界》玩家们是真的爽到了,昨天迎来了史诗级的2.0版本大更新。内容多到根本数不完,而且还...
联想ThinkPad P1 G... IT之家 9 月 5 日消息,联想今天发布了 ThinkPad P1 Gen8 工作站笔记本,搭载 ...
三防加固工业平板电脑:工业场景... 在工业智能化加速推进的今天,各类工业终端设备层出不穷,为生产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让选择变得愈发复杂。不...
1台4U 八卡4KW服务器托管...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企业对于高性能计算和数据处理的需求日益增长,服务器托管成为许多企业的首选方案。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