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贵阳,绿意葱茏中涌动着数字的脉搏。8月28日至30日,2025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举行,以“数聚产业动能 智启发展新篇”为主题,汇聚全球目光。走进贵阳国际会议展览中心,量子计算、人工智能、低空经济、数字孪生等前沿技术交织出一幅数字中国的生动图景。这不仅是一场科技的盛宴,更是一次对数字时代发展脉络的深度观察。
2025数博会吸引了1.6万余名嘉宾参展,包括来自31个国家的168名外宾;参展企业375家,其中境外参展企业30家;展出新产品、新技术、新方案1300余项;累计观展9.1万人次;举办各类活动89场,参会超5.5万人次;发布理论报告、行业标准、典型案例、技术成果等90项;谋划100个数字经济项目,吸引投资463.36亿元……从尖端科技突破到日常生活改变,从产业融合到治理创新,数博会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中国数字化进程的速度与温度。
从追赶到引领:硬核科技系统性崛起
在展区六大展馆之一的数智领航馆,华为展区内的两只仿人五指灵巧手成为焦点。它们不仅能精准抓取物品,还能与观众进行“石头剪刀布”互动,动作流畅、反应敏捷。现场负责人介绍,这款灵巧手指尖的抓握力最大可达3公斤,重复定位精度高达±0.2毫米,可在工业自动化、生物医疗等精密场景中发挥重要作用。
同样引人注目的是超聚变公司的“AI+数据”双轮驱动展区,覆盖交通、社区、医疗、教育等多类现实场景。其智能产品不仅展示了单点技术突破,更体现出AI与垂直行业深度融合的趋势。这一切都说明,中国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关键领域正在形成系统性的创新能力。而在数智基建馆中,全国一体化算力八大枢纽节点的动态地图占据整面展墙,实时呈现“东数西算”的调度路径。现场两只“机器狗”与观众互动自如,其背后是算力网络、智算中心、6G通信、绿色低碳解决方案等新型基础设施的全面支撑。由此可见,以算力为核心、以通信为脉络、以绿色为底色的数字基座正在构建成型。这种基础设施的整合与协同,不仅是技术能力的体现,更是数字战略布局的落地。
然而,正如多位专家在论坛中指出的那样,我国在基础软件、核心算法等环节仍存在短板。真正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仍需在原始创新和底层技术上持续投入。唯有如此,方能在全球数字竞争中获得持久竞争力。
服务民生:科技赋能提升效率
数博会不仅是尖端科技的秀场,更是科技融入日常、服务民生的窗口。在数智服务馆,“AI穿越照相馆”前排起长队。观众只需站立拍照,即可瞬间“穿越”至赛博都市或古风小镇。云基华海公司负责人表示,这是数据要素在文旅场景中的创新应用,其背后是“1+3+4+1+N”全链条数智服务体系的支撑。此类应用不仅提升了用户体验,更拓展了数据价值的实现路径。
在数智应用馆,宏诚创新的“生物安全在线”平台正在实时演示AI如何识别实验室人员未戴口罩的行为并发出预警。该系统融合AI与IoT技术,实现对生物安全风险的多模态感知与智能预警。正如现场工作人员所述的那样,去年某实验室因空调故障导致温度骤升,系统及时预警,避免了样本损失。这类应用表明,数据技术正从“宏大叙事”走向“微观治理”,成为提升社会运行效率的重要工具。
来自贵阳的大模型尤为引人注目。贵阳朗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39AI医生”系统通过深度学习为基层提供诊断辅助,截至目前,贵阳贵安基层医疗机构已有1651名医生开通服务,累计完成咨询与问诊43万余次;贵州航天智慧农业有限公司的“蛋链AI大模型”则实现了从鸡舍管理到鸡蛋溯源的全链条数字化。这些案例说明,科技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深度赋能民生领域,缓解资源不均,提升服务效率。
但也应清醒认识到,随着技术应用的深化,数据安全、隐私保护、数字鸿沟等问题日益凸显。如何在创新与规范之间找到平衡,是推动科技更好服务人的关键。在数博会现场,许多观众在体验便捷服务的同时,也表达出对个人数据使用的关切。这也表明,科技发展必须与伦理同行、与治理同步。
融合与创新:洞察未来发展图景
数博会不仅是展示创新的平台,更是洞察趋势的窗口。在数智创新馆,无人机足球联赛场地已然就绪,来自全国的358名运动员在此展开角逐。场地负责人钟波介绍,赛事分为三个量级,并设有嘉年华体验区,让孩子们也能感受科技乐趣。一旁的虚拟F1赛车模拟器前也围满了观众。这些竞赛与体验项目,模糊了科技、体育、娱乐之间的界限,体现出跨领域融合的创新活力。
数智体验馆则打造了“数智生活”沉浸空间。特斯拉、比亚迪等新能源与智能驾驶汽车亮相,观众可零距离体验智慧出行。在中国联通展区,“AI冰箱贴”和“智衣衿”文创智能体吸引众人的目光。人们通过拍照即可“穿越”不同时空、更换民族服饰,感受数据与文创结合的创新魅力。正如现场的一位“贵州迷”所言:“一秒就能与甲秀楼、小七孔合影,智能又流畅,科技原来可以这么亲切有趣。”
从这些展示中不难看出,数字化转型正进入深化应用、促进变革的新阶段。融合创新成为主流,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催生了新业态、新模式,而普惠包容变得愈发重要,要让更多人共享数字红利,这也有待于治理体系的持续完善,在创新与规范之间寻求平衡。面对这些趋势,需强化基础设施、培养数字人才、推动数字治理,为数字时代提供“优化方案”。
2025数博会虽已落幕,但数字创新的脚步从未停止。从技术突破到生活改变,从产业升级到治理转型,数博会向我们揭示了一个更加清晰、更具温度的数字化未来。
作为全国首个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核心,贵阳贵安这些年见证了中国大数据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跨越。“中国数谷”不仅是贵阳贵安的一张重要名片,更是中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缩影。站在2025年的节点回望时会发现,大数据已从纯粹的技术创新走向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的新阶段。这种融合不仅催生了新动能,更创造了新风景。
未来已来,唯创新者进,唯融合者强。
记者 李佳旭 编辑:赵子滟 审核:吴亚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