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每次看宇航员返回地球的画面,心里都满是崇敬。可不知道你们注意到没,宇航员从返回舱出来后,基本都没法自己站着,得坐着或者躺着,这是为啥呢?今天咱就唠唠这背后的门道。
咱先得明白,太空那环境和地球可大不一样。在太空里,宇航员一直处于失重状态,就跟飘着似的。在地球上,咱们走路、站立,肌肉都得使劲儿对抗重力,可在太空,重力没了,肌肉就像被 “放了假”,用得少了,慢慢就开始萎缩。特别是负责支撑身体和走路的腿部肌肉,变化更明显。有研究说,宇航员在太空待一段时间,肌肉量能减少不少呢。你想啊,等他们回地球,突然又得面对重力,这萎缩的肌肉一时半会儿可使不上劲儿,就像你好久不锻炼,猛地让你跑个长跑,肯定吃不消,宇航员想站起来也就没那么容易了。
除了肌肉,骨头也出问题了。在太空的失重环境下,骨骼不用像在地球上那样承担身体重量,身体里的钙就开始流失。数据显示,宇航员在太空待一个月,骨质流失能达到 1% - 2%,这相当于绝经后女性一年的骨质丢失量。骨头里钙少了,就变得脆弱,要是宇航员回地球后马上站起来走动,骨折风险就大大增加。为了保护他们的骨头,刚回地球时,也不能让他们站着。
还有心血管系统也受影响。在地球上,咱们站立的时候,心脏得努力把血液往上泵,供应给大脑和身体各部位。但在太空失重状态下,血液分布就变了,更多地集中在上半身。等宇航员返回地球,重力恢复,血液又开始往下流,这时候心脏一时半会儿适应不过来,没法快速调整供血,就容易导致脑部供血不足,出现头晕眼花的症状,严重的甚至可能晕倒。这种情况下,宇航员也只能乖乖坐着或者躺着,避免摔倒受伤。
还有个容易被忽略的,就是宇航员的前庭系统。这个系统在咱们内耳里,主要负责平衡感和空间感知。在地球上,因为有重力,前庭系统能正常工作,帮我们保持平衡,知道自己身体的位置。但在太空失重环境里,前庭系统没了重力这个参照,就 “乱了套”,工作不正常了。宇航员回地球后,前庭系统一时半会儿还适应不了地球的重力环境,走起路来就会觉得天旋地转,脚下没根儿,根本站不稳。
你看,宇航员从太空回到地球,身体要面对这么多变化和挑战,坐着或者躺着,可不是他们偷懒,而是身体真的 “不允许” 站起来。好在现在航天医学越来越发达,会给宇航员制定一系列康复计划,帮他们慢慢适应地球环境,恢复身体机能。不过这也让我们更加明白,宇航员为了探索太空,付出了太多,他们真的太不容易了!以后再看到宇航员返回地球的画面,咱对他们的敬佩之情肯定又要多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