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黑龙江日报)
转自:黑龙江日报
□刘付承 王玲
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全域兴趣电商通过兴趣内容分发、场景化体验构建和高效转化能力,为乡村文旅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人工智能作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驱动力,其在短视频创作、智能导览、精准营销等领域的创新应用,正深刻改变乡村文旅产业的发展模式。探索AI(人工智能)数智赋能乡村文旅产业的创新路径,对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内容生产与传播创新路径
AI技术重塑乡村文旅内容的生产与传播方式。通过智能剪辑工具、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内容生成和语音合成技术,大幅降低内容创作门槛,使乡村文旅主体能够低成本、高效率地产出高质量宣传内容。智能算法基于用户兴趣偏好,实现乡村文旅内容的精准推送和个性化推荐,有效提升内容传播效率。数字人技术和AR场景复原等创新应用,丰富了内容表现形式,打造沉浸式云游览体验,突破时空限制,持续吸引潜在游客关注,不仅解决了乡村文旅内容生产人才短缺的问题,更实现了传统文化资源的数字化转化和创新性表达。在实践中,需重点构建数字化内容创作体系,开发适老化、简易化智能工具包以降低技术门槛;通过工作坊开展案例教学与实操培训,培育本土数字内容创作人才;同时组建评审小组,制定融合乡土特色与网络传播规律的内容标准,确保表达准确、传播有效。
运营服务与体验创新路径
AI技术驱动乡村文旅产业运营服务模式创新。智能客服系统提供24小时在线咨询应答,有效缓解人工服务压力,提升服务响应效率。基于用户画像的个性化推荐系统,为游客智能规划行程、推荐特色体验项目,提升服务精准度。数据分析和预测模型助力景区实现客流预警、资源优化配置和精细化管理,提升运营效率。智能导览系统通过语音交互、AR增强现实等技术,为游客提供沉浸式讲解服务,丰富游览体验维度。这不仅优化了游客体验,更提升了乡村文旅服务的标准化和专业化水平。具体实施过程中,应建立智能化服务标准流程,将AI工具深度融入服务各环节。通过开展服务人员数字技能培训,提升人机协作服务能力。构建游客体验反馈机制,定期收集和分析服务数据,持续优化服务流程和体验设计,实现服务质量可量化、可追溯、可提升。
产业融合与价值创新路径
AI技术促进乡村文旅产业深度融合与价值创新。通过大数据分析挖掘地域文化特色,辅助乡村文旅IP的精准定位和孵化,提升文化资源价值转化效率。智能设计工具推动文创产品开发,AI生成内容技术支持数字藏品创作,拓展产业价值空间。数据驱动产业链协同,前端消费需求数据反向指导后端产品开发和服务优化,实现供需精准匹配。通过平台赋能和政策支持,构建“文旅+”融合创新生态,推动乡村文旅与农业、手工业等特色产业深度融合,延伸产业链条,提升整体效益,有效激活了乡村资源潜力,促进了产业价值倍增。深化产业融合,需构建跨产业协同平台,建立数据共享与协作机制,开发多业态智能工具以降低技术门槛。组织产业链各主体联合开发融合型产品与服务,并建立科学合理的价值分配机制,保障各方受益,形成可持续发展生态。
数字治理与持续创新路径
AI技术为乡村文旅产业带来数字治理新模式。通过建立智慧管理平台,实现旅游资源、游客行为、环境承载等数据的实时采集与分析,为产业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智能监控系统可对生态环境进行动态监测,确保旅游开发与生态保护协同推进。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农产品溯源、文化产权保护等功能,提升产业发展的规范性和透明度。数字治理模式不仅提高了管理效率,更促进了乡村文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力。在数字治理实施过程中,需要建立统一的数据采集标准和安全治理规范,提升管理人员的数据应用能力。通过将传统管理智慧与现代数字治理相结合,形成具有乡土特色的治理模式。同时,建立定期评估和动态优化机制,持续完善治理体系,确保数字治理的适应性、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AI数智赋能乡村文旅产业创新发展需协同发力。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乡村网络覆盖质量,推广轻量化、低成本的AI应用解决方案。要重视人才培养,实施“文旅+数字”能力提升工程,提高从业者数字技术应用能力。要完善政策体系,制定专项扶持政策,鼓励AI技术在乡村文旅场景的创新应用。要推动数据资源整合,建立安全合规的数据库,为AI应用提供数据支撑。要深化平台企业合作,推动技术赋能和流量支持,共同打造创新应用场景。同时,要建立健全数字治理体系,确保AI技术的应用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
AI数智技术通过内容生产与传播、运营服务与体验、产业融合与价值、数字治理与可持续发展四大创新路径,正在深刻改变乡村文旅产业的发展模式。要把握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机遇,通过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和政策创新,充分发挥AI技术的赋能作用,推动乡村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未来,需要持续深化技术应用创新,完善产业发展生态,探索特色的乡村文旅产业创新发展之路,为实现共同富裕目标贡献力量。
基金项目:2023年度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全域兴趣电商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研究(23B0879);2023年度湖南省普通高校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项目(湘教通[2023]318号文件序号26)。
(作者刘付承系长沙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作者王玲系长沙医学院药学院博士)